无线充电原理是什么

小编 304 0

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是将电流转换为磁场,然后通过空气传输并再次转换为电流,最终供给智能终端。

在系统工作时,输入端将交流市电经过全桥整流电路转换成直流电,或者通过24V直流电端直接为系统供电。随后,经过电源管理模块处理的直流电通过2M有源晶振逆变转换成高频交流电,供给初级绕组。通过2个电感线圈的耦合能量,次级线圈输出的电流经由接收转换电路,变为直流电以充电电池。

无线充电原理是什么-第1张图片-飞扬号

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,反过来,变化的电场也会产生变化的磁场。它们的变化率相互关联,而正弦函数的变化率又是另一个正弦函数。因此,电磁波能够传播出去。在无线充电过程中,感应电压的产生与磁通量的变化密切相关,线圈内部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压,从而实现充电过程。

无线充电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30年代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,约60年后,尼古拉·特斯拉发明了特斯拉线圈,证明了电流能够通过空气传输电力,为人们探索抛开线缆传输电力的新方法提供了启示。

无线充电原理是什么-第2张图片-飞扬号

在早期,无线充电应用最早体现在电动牙刷上。上世纪90年代,多个品牌的电动牙刷已经通过电磁感应技术实现了无线充电。这种方法是在牙刷底部和充电座上配备一组感应线圈,使牙刷靠近充电座时能够自动充电。

目前,无线充电有三种传输方式:电磁感应式、无线电波式和磁场共振式。其中,无线电波式由于功率低、能耗高和可行性差,受到限制。从消费市场来看,通常被提及的无线充电产品大多采用电磁感应式和磁场共振式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